产业振兴添动力 民生改善增福祉

时间:2025-03-24 10:08

产业振兴添动力 民生改善增福祉

——营山县小桥镇子槽村驻村工作队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营山县小桥镇子槽村驻村工作队认真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项职责任务,全力推进党建引领、产业升级、惠民实践等重点工作,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红色根基”。始终把抓基层党建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一是建强战斗堡垒,激活组织“神经末梢”。推动支部标准化建设,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第一书记带头上党课4次,开展“田间党课”“院坝微宣讲”8场,与市卫健委机关党委开展“联学共建”4次,发展年轻后备力量2人。二是培育头雁队伍,注入发展“源头活水”。实施“双培养”计划(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3名。建立“导师帮带制”,邀请省、市农科院专家到村开展现场技能培训,带动村民掌握艾草种植加工技术。三是创新治理机制,高效共建“红色网格”。推行“党员联户+产业联建”模式,建立“村民议事厅”,通过“四议两公开”帮助解决产业路修建、基础设施维护等民生问题12件,化解矛盾纠纷8起,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二、聚焦产业升级,打造富民增收“绿色引擎”。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引领是关键。结合子槽村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确定了以艾草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一是科学谋划定方向。通过“卫健行业优势+乡贤资源引流”双轮驱动,引进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及北京守正汇科技公司负责人到村实地考察,精准开展土壤检测、品种选育和产业规划,高标准建成慈心艾草基地500亩。二是全链发展提质效。利用中省衔接资金,延伸艾草加工产业,发展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艾草产业链。目前,加宽艾草产业园产业路1公里,改善交通条件,提高物流效率。新建产业便道1.2公里,解决农产品运输难题,促进了产业发展。装修加工厂房、原料库房、晾晒场等200平方米,提升生产能力和储存条件。添置收割、运输、高压打捆、叶梗分离、土地旋耕等机械设施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024年,艾草产业园艾草产量600余吨,产值300余万元。三是联农带农增收入。创新构建“土地流转保底收益+务工阶梯工资”的联动模式,从栽种艾草苗根,到产业管护、艾草收割、初步处理、打捆运送等环节帮助50余名村民就业,带来租金收入20余万元、种收管护务工收入40余万元。积极鼓励村民以艾草种植项目为蓝本,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在村民房前屋后种植艾草、黄精等中药材,利用闲置的小地块,大力发展“屋檐经济”,为40户村民带来经济收入20余万元。

三、深化惠民实践,绘就共同富裕“幸福画卷”。民生无小事,树叶总关情。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以“绣花功夫”织密民生保障网。一是健康宣传暖民心。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产业发展、养老医疗、就业创业、资助补贴、村民自治等政策,线上通过抖音、微信等方式推送优质宣讲视频,线下通过村委“大喇叭”、政策宣讲、座谈交流等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田间地头和百姓身边。每季度对114户脱贫户开展至少一次全覆盖走访,了解生产生活、产业发展等情况。充分发挥卫健行业优势,身穿白大褂,带着血压仪、心跳监测器等医疗设备,开展健康入户走访,拉进与群众的距离,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基础提升解民忧。2024年,协调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万元,金秋圆梦助学金1.4万元,医疗药品、喷雾器、急救包等帮扶物资15万元。全面排查水、电、路、通信、物流等公共基础设施问题短板,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文化浸润树新风。开展“党建引领·移风易俗”行动,评选“最美庭院”“致富能手”20户。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把人居环境整治同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相结合,着力解决人居环境中的“脏、乱、差”问题,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