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问》有感
市委政研室 周 琳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在全市大力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期间,我选读了反腐纪实文学作品《追问》,在字里行间目睹多名中管和省管高级领导干部的人生浮沉。他们的斑斓故事令人瞠目结舌,他们的心路历程令人惊悚窒息,他们的凄惨结局令人扼腕叹息,一声声“追问”叩击着内心: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政研改革系统的干部,应当如何看待工作和生活?如何管理自己和家人?如何衡量当下和长远?在阅读和反思中我逐一找到了答案。
一、甘坐冷板凳,做到静心笃志。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1952年,中央书记处拟选调一批政治上强、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在机关坐得住的同志充实到中办工作,明确要求“不怕坐冷板凳”,方针是“长期准备、一旦备询”,这些同志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韧劲,后来都成长为党中央的优秀参谋和得力助手。《暗裂》主人翁17岁考上大学,一口气念完本科、硕士、博士,曾任名牌高校的副校长、党委书记,在教育界堪称大家。然而,在他带队到老家邻县蹲点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一次接待宴请上,因当地县领导热衷于接待省委组织部一位副处长而倍受冷落,一顿饭吃得心理严重失衡,觉得自己身为省城名流、名牌大学副校长、体制内副厅级干部,“在老家的面子居然赶不上组织部门的副处级干部”。于是,他坐不住了,再也没有心思做任何学问,认为那是在学校围墙内“死干活儿”,工作重心向经营仕途全方位倾斜,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屁股挪到省级机关或者地方大市的领导岗位上,慢慢走向穷途末路。
二、保持敬畏心,做到行有所止。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早朝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群臣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金榜题名,有人说是富甲一方,有人说是功成名就,都没有获得朱元璋的认可,直到老臣万钢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时,朱元璋点头称是,说“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曲终人散》主人翁,被媒体称为“江湖大佬”“国企巨贪”,当他问鼎集团“一把手”后,在集团内部实行高声低声“一个声”、大事小情“一把抓”、决策拍板“一言堂”、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的“五个一工程”,无视党纪国法,一手遮天、翻云覆雨,个人力量“一边倒”,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个人帝国,严重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市侩心理,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明知故犯,搞变通、打掩护,挑衅党的组织原则。最后身败名裂,真的是肠子都悔青了。
三、净化朋友圈,做到清清爽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要行得稳、走得远、飞得高,就得慎交友、结良伴,让自己的朋友圈“如入兰室”,坚决远离利益异化的“小圈子”。《四海之内》主人翁,曾经的厅级干部、社会活动家,他站在人生的低谷反思到:“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帮我成了不少事,朋友杂,也坏了我不少事”。他曾经在国务院直属交通部机关工作,下派到基层挂职锻炼,最后留在省交通厅,官至副厅长,把“四海之内皆兄弟”当作人生座右铭。后因工作遭遇挫折,觉得升迁无望,一群“懂事的老板”乘虚而入,他陆续结交了一批“慷慨的兄弟”,开始“收人钱财、帮人办事”,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最后沦为阶下囚。
四、打造好家风,做到清正廉洁。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搞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之道!否则,群众是要戳脊梁骨的!《曾记否》主人翁,一名从基层一步步摸抓滚打、艰苦奋斗成长起来的女性领导干部,曾任副省级城市的市委常委兼直属县县委书记,工作上一直吃苦耐劳、兢兢业业,被身边的同事、朋友戏称为“工作狂”,为了党的事业忘我工作、舍小家顾大家。可是,为了弥补长期以来对家人的亏欠,她放松了对丈夫的管理,放任他稀里糊涂收受礼品,同意他参加社会经营活动,自此画下人生的败笔,最终受到党纪处分,前程尽毁。更有甚者,原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没有时间亲自接待下属和老板们的“孝敬”,便安排家属“分担”这项杂务,其妻子利用直接收钱、牌桌变相收钱等手段,敞开口袋,若干年“进账”过亿,一家人同时坠入深渊。
五、端正价值观,做到拒腐防变。万事之始源于心,万事之治归于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立身做人、成长进步必须解决的问题。《无法直立》主人翁李立青(正厅级),曾经凭过硬教学能力进入全市最好的中学教书,但因长期无法解决煤气包等生活所需、配偶的工作调动不成、公推公选面试惨遭淘汰等现实问题,一度自怨自艾,心态发生了扭曲,价值之塔土崩瓦解,认为“清高确实要不到煤气包”,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功利主义者”。在调入政府办公室从事文字秘书工作后得意洋洋,把官场当生意场,买官卖官循环犯罪,把自己的“官场产业”做大做强,被别人当作一个项目来投资运作,最终沦落为受人操纵的提线木偶。他在狱中告诫年轻干部:“千万要守住初心,不要做丢西瓜捡芝麻的蠢事。”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追问》中8个案例极具典型性和教育意义,这些落马官员也曾怀抱远大理想,也曾取得辉煌成绩,但在金钱、利益、欲望的诱惑下行差踏错、抱憾终生,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醒世恒言”。作为一名政研改革战线的党员干部,我将揽镜自照,自觉把“看在眼里的教训”转化为“刻在心底的敬畏”,把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树立好、坚持好,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在工作实践中砥砺品格、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努力练就对党忠诚、干净担当的真本事、硬脊梁和铁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