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日报讯(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冯方雄)近日,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开展了青少年暑期垃圾分类实践活动,20余名青少年走进课堂、小区、垃圾处理厂及科普基地,在“听、看、做”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成为环保理念的小小传播者。
“大家知道矿泉水瓶属于哪类垃圾吗?废旧电池又该怎么投放?”活动伊始,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会议室里的“生活垃圾科普小课堂”气氛热烈。工作人员结合生动的PPT演示,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案例,向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分类标准及投放要求。
理论学习结束后,孩子们来到该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南充希望城。小区里蓝、绿、红、灰四色分类垃圾桶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指着桶身标识细致讲解:“绿色是厨余垃圾,蓝色是可回收物,红色是有害垃圾,灰色是其他垃圾。”大家围在智能分类设备前,看着工作人员演示操作流程。“这个智能设备好神奇,以后我要督促爸妈分类投放垃圾。”孩子们在实地体验后纷纷说道。
随后,大家前往餐厨垃圾处理厂实地探访。在这里,孩子们了解到每日大量餐厨垃圾如何被集中处理、转化为可利用资源,直观见证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利用全过程,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的环保价值。
活动最后一站是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通过视频讲解、实物展示、互动游戏等丰富形式,基地全方位呈现了垃圾的分类处理流程及资源再利用链条,让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深化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开展这次活动,就是想让孩子们从‘知道分类’到‘懂得分类’再到‘践行分类’。”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讲解+观摩+体验”的模式,能让青少年更深刻地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成为环境保护“小使者”,进而带动家庭、影响社会。
据了解,下一步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