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漆林
项目建设是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的当务之急,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后劲所在。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筑牢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的坚实支撑。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我们必须紧扣文旅兴市战略,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南充资源优势、精准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形势,切实把塑造文旅品牌的注意力聚集到项目上,把优化文旅业态的着力点集中到项目上,加快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创新性文旅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支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抓项目促发展,要智慧求变下好项目谋划“先手棋”。随着消费需求的迭代与技术创新的渗透,“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加速演进,文旅产业正发生深刻变革。南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必须紧随变革更新思维理念,主动顺应文旅发展趋势,充分把握文旅市场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好项目谋划,打造更多的“引爆点”“增长极”。要“有的放矢”善于出新,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围绕全会提出的打造文化传承创新承载地、嘉陵江主题文旅风景道、文旅休闲度假集聚区、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创造性做好“文旅+”融合文章,精准谋划推出一批独具南充特色、彰显文化魅力、满足消费需求的优质文旅项目。要“无中生有”善于求新,坚持内培外引双向发力,聚焦不受地域、资源限制的创意类数字化文旅新领域,加快培育引进一批文创、短视频、数字文旅等方面的标志性、引爆性项目。
抓项目促发展,要抢先发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文旅产业“一业兴、百业旺”,具有消费拉动、产业渗透、业态催化、民生提质等多重功能,已成为各地争先布局、竞相角逐的黄金赛道。我们要谋定快动、赶前抓早,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实施工作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六合丝绸博览园、春节文化展示中心等重大项目,积极培育文旅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努力形成更多实物量、工程量和投资量,实现项目建设提速与产业发展提质“两全其美”。
抓项目促发展,要着眼长远抓好项目运营“后半篇”。文旅产业具有显著的市场经济特征,是典型的“用脚投票”,项目好不好,产品优不优,最终靠市场检验、让消费者来评价。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鲜明提出,文旅项目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防止片面求新、贪大求洋,坚决防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半拉子工程”。文旅项目的核心在于运营,必须摈弃甲方思维、树牢市场化意识,深刻把握文旅发展规律和项目运营特点,紧盯游客动态体验需求,将运营前置理念贯穿项目谋划、设计、建设全生命周期,全面提升项目的科学性、前瞻性、市场性,确保实现长期稳健发展。要全面推动闲置低效文旅项目盘活增效,积极引育市场经营主体,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搭建新兴业态消费场景,努力让项目发挥更大效益、形成更大支撑。
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当前,推进南充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恰逢其势、正当其时。我们必须全面聚焦项目、全力攻坚项目、全心服务项目,铆足干劲、加足马力,争分夺秒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快速开工、高效建设、提早投产,加快实现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强市转变、传统文旅业态向综合文旅业态转变、单一调节手段向多元调节手段转变,持续为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注入新活力、积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