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担子 教方法 重激励 举全院之力抓好党建理论研究工作

时间:2014-02-17 03:46

市检察院机关党委

尊敬的李书记、市直机关工委领导以及参会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压担子,教方法,重激励,举全院之力抓好党建理论研究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建设改革”课题,强调要将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党的坚强领导确保改革成功。党的坚强领导来源于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更来源于党建理论研究的稳步推进。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切实行动,就是踏踏实实做好党建各项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党建理论研究任务,确保机关党建走在前、作表率。

我是一名来自检察战线的党务工作者,就我所在的单位党员构成情况来看,市检察院共有在职党员107人,其中80%的人员集中在办案一线,这些人员又把80%的精力集中在办理案件上。搞调查研究的时间不多,写理论文章的时候更少,队伍整体调查研究能力不强,理论水平不高,做好党建理论研究工作的土壤并不肥沃。先天不足后天补,我们从认识抓起,在营造氛围上着力,倡导广大党员干部围绕检察职能的履行开展调查研究,勤写文章、多写文章、写好文章。机关党员全年撰写理论文章、学习心得体会文章217篇,人均2篇。其中,中心组成员人均2.7篇;有9篇被选送市直机关理论研究会,2篇被省检察院评为党建理论优秀文章,37篇入选我院自行编制的《中心组学习会汇编文集》;先后被党建内刊采用25篇(条),理论文章转化率近20%,较好地发挥了以文辅政的作用。

一、层层压担子,营造乐于动笔的好氛围

自今年4月成立机关党建办公室后,我院党建工作逐步走入正轨,在人、财、物方面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党建理论研究作为检察调研内容,被纳入了部门年度目标和个人履职考核,经费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检察长廖全军对调研工作很重视,经常为党建理论研究工作出主意、明思路、提要求。他本人带头写文章、改文章,全年撰写理论文章7篇,先后有《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切实推进全市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倡导“六个表率” 纯洁领导班子》等文章参加市直机关党建理论专题研讨会。其他班子成员也积极撰写文章,班子成员全年撰写理论文章35篇。检察长作表率,给班子成员加任务、压担子;分管领导给分管部门加任务、压担子;机关党委给支部加任务、压担子。层层压担子,人人有调研任务。营造了领导干部带头写、党员干部努力写、党务干部主动写、全院干部乐于动笔的良好氛围。

二、老师教方法,形成敢于动笔的好局面

分析党员干部动笔难的原因,一是办案任务重,没有时间动笔;二是提笔忘字,没有信心动笔。而大多数人动笔难的真正原因还是不敢动笔,尤其是年轻干部,提到写党建理论文章,就会吓跑一大片,年轻人基本不参与这项工作,而我院40岁以下有55人,占全院人数近一半。为此,我们采取了四步走的方法;一是请老师讲课,重点破除把党建理论研究妖魔化的思想误区,提升写作能力。一年来,先后邀请省检察院研究室主任、《检察日报》资深记者、市直机关工委和市党校领导先后来我院作报告、讲写作。教学过程中,参训人员及时梳理党建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和实际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授课老师事先明确学员的需求,了解学员的学历层次和理论研究困惑,带着答案进课堂。学员与老师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二是罗列调研重点,把党建理论研究和办案工作相结合,指明调研方向。我院把省党建研究会布置的3个课题、市党建研究会布置的5个课题和省检察院布置的8个课题结合起来,罗列了6个重点课题分发到支部和处室,每个支部和处室必选2个课题,列出课题经费,上报课题负责人。年底对支部、处室、个人进行量化考核。三是开办党建论坛,提倡互学互进。在机关内网上开辟了《党建理论研究论坛》,由机关党办定期更新,倡导务实文风,主张撰写有情况、有数据、有分析、有对策建议的调研成果。对于刊载的文章每季度进行一次网络投票,依票数予以奖励。四是注重理论成果转化。机关党办和研究室、办公室以及各相关业务部门加强合作,年内对13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通过专报和直报的方式送有关部门和领导参阅,将理论成果及时转化为领导决策。

三、应势建机制,搭建人人动笔的好平台

一年来我院先后建立完善了六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了党建调研责任制。把理论调研任务分到部门和个人,做到任务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二是完善了党建调研绩效考评机制。把党建调研工作纳入绩效考评范围,合理确定分值,把调研成果转化率、采用率作为衡量调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三是建立了党建调研激励机制。完善了优秀调研文章、优秀调研成果的稿酬奖励办法和理论成果奖励制度,把调研能力作为晋职晋级选拔的一个重要条件,以5分的分值列入竞职总分。机关全年有27人参加竞职选拔,有8人享受了党建调研成果加分。四是建立党建调研经费保障机制。党组专门用会议纪要的形式对党建研究经费的增拨进行了规范,每年由院里统一安排经费,用于党建理论研究重点课题、优秀成果奖励、研讨考察、图书资料购买、完善电子阅览室等。全年已增拔党建调研经费12万元。五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全市检察调研人才库,采取集中培训、参加学术研讨、参与课题研究、专著撰写、参加调研比武、征文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调研骨干培育。六是建立党建调研的转化、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同业务部门和外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调研成果资源共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