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微调研】锚定目标破浪行 聚焦发力显实效

时间:2023-05-05 10:41

——市档案馆开启新时代档案资源建设新征程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南充市档案馆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的重要批示,深耕主业主责,坚持把资源体系建设作为档案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作为,深入推进具有南充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奋力开启新时代档案资源建设新征程。

一、明确定位,锚定工作努力方向
  2021年6月,南充市档案馆顺利完成整体搬迁。随着新档案馆的投入使用,馆库软硬件条件极大改善,为档案资源的结构调整创造了新的空间,也为档案馆服务能力的提高奠定了扎实基础。搬馆后,我馆通过对馆藏档案的深入调研,摸清了家底,同时对市本级机关档案室藏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认真分析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调查数据估算,全市应进馆到期档案总数接近现馆藏总量的33.4%。在老档案馆库容饱和导致大量机关单位到期档案、机构改革单位档案以及改制企业档案未按时移交进馆的“欠账”下,我馆资源体系建设还面临着档案双套制接收进馆工作进展较为缓慢、档案资源尤其是红色档案资料的接收征集渠道不够多、结构较单一以及档案接收进馆前质量审核不够严等难题。

针对当前南充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本着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思路,我馆充分论证、科学谋划,提出了以“档案双套制移交与接收”“数字档案馆建设”为主要抓手的6项重点工程,从“全面开展各类应进馆档案的移交与接收”“加强进馆档案质量审核”入手,高效推动档案资源建设。

二、精磨细研,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再造

局馆分设前,我馆档案收、管、存业务主要集中在一个科室,接收工作也一直停留在仅接收纸质档案的传统模式,业务标准多年未更新。随着“双套制”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内设机构的调整,原本的业务标准和口径亟待更新、细化和统一,移交进馆工作的运转流程也急需实践检验。为此,我馆对原来的业务标准和流程进行了根本的再思考,并结合当前相关工作新的规范和新的要求,进行了彻底的再设计,出台了《南充市档案“双套制”移交与接收工作细则》《市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移交与接收进馆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前者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业务规范,后者明确了档案在移交前、移交流转过程中以及移交进馆后的责任主体和流转去向,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同时,按照《档案法》的新要求,文件对拟进馆档案涉密件的清点、开放审核、建立和完善全宗卷资料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

我馆还成立了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专班,由馆长亲自牵头,将所涉业务科室和业务能手集中起来,负责档案“双套制”移交与接收业务解答和指导。工作专班多次集中开展业务研讨,大到“档案开放审核、涉密档案清点和降解密要求、数字化副本的题名著录、命名格式及存储结构、全宗卷”等问题,小到细到“归档章的填写要求和加盖位置、不同时期档案的装订方式、页码书写要求、档案盒脊背填写要求”等,加快形成了详细统一的传统载体档案和电子档案的进馆质量标准,逐步实现了对档案“双套制”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再造,为此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破旧立新,提高进馆档案质检效率

我馆践行“上门质量评估—申请单位整改—上门质量预检—申请单位整改—移送进馆暂存并开展质量审核—申请单位整改—整改合格办理正式移交”的七步流程,工作全程实行痕迹管理,制发《拟进馆档案预检记录表》《进馆档案检查记录表》,做到每次检查都有检查记录和反馈意见,每次反馈意见都有整改落实情况。

随着接收工作的推进,我们清醒认识到,在进馆档案质量审核环节,实施“双套制”后,档案数字化副本的四性检测以及与纸质档案的对应关系是质量审核的重点、难点,若无法保障进馆档案数字化副本的质量,将给后期建设数字档案馆留下隐患。当前,我市档案外包服务经营主体多,普遍缺乏监管,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处理水平参差不齐,为保证质量,工作人员只能采取逐卷逐件逐页审核,质检压力可想而知。就此,我馆多次与其他市(州)档案馆进行交流探讨,结合南充实际,通过反复对比论证,决定通过购买外包服务的形式引入专业质检公司,对进馆档案及其数字化副本进行常态化质检。

四、精益求精,构建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机制

2022年5月,南充市档案馆档案进馆前质检、清点、核对外包服务正式立项,开创了省内档案馆系统通过购买外包服务开展进馆档案质检的先河。馆领导班子对此项工作非常慎重,立项前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并召开馆长办公会分析研判项目可行性和项目效益。通过前期的充分酝酿和科学论证,约定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纳入接收计划单位拟进馆档案在规范整理和数字化过程中开展质量监管和现场抽检。二是针对南充市档案馆向各进馆单位指定接收的档案,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等要求,完成实体档案、电子目录、档案数字化成果的质量检查、数量清点核对,对发现的问题退回移交单位整改后重新审核,直至审核通过为止,达到一一对应,没有差错的目标。审核内容主要包括:档案实体质检,档案实体、纸质目录、电子目录、扫描影像同步一致性检查,条目数据质检,图像数据质检等4项16个具体内容。

项目推进前期,我馆与中标单位不断磨合,按照PDCA(计划——实施——评估——改进)循环模式不断完善,形成了科学系统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岗位及工序自检。各主要工序有专人负责质量监督,各岗位对其工作质量负责,每道工序都应有质控记录表。2.工序间质量监督。赋予下游工序对上游工序的质量监督职责。下游工序发现上游工序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退回上游工序整改,直至达到质量标准。3.纠错软件助检。应运用错误提醒和自动纠错软件,对目录题名、文件编号、成文时间、常见错别字和通用字、简化字等问题进行自动提醒。4.乙方总检。对图像缺漏页、空白页、可读性、与目录匹配性,必录字段、重复档号(记录)、规定长度字段检测,文号、密级、题名、责任者、所涉人名等重点字段进行检测,正确率达到合同约定要求。5.甲方质检员抽检。甲方质检员完成3%以上抽检,正确率达到合同约定要求。6.甲方验收。甲方验收组成员随机抽检,正确率达到各项比率要求,视为验收通过。7.对验收合格档案的跟踪服务。乙方适时调查数字化成果的使用效果,收集在档案利用过程中的应用反馈,纠正偏差和漏检部分,并对利用反馈的问题进行最终整改。这七个步骤形成的闭环控制体系,有效确保了质检成效。当前,该项目正有序推进,计划通过项目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引导南充档案外包服务市场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从而实现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当前,档案工作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积极上升态势,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神圣职责,切实担负“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展现新作为新担当新风采,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