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首个环卫车无人驾驶系统“问世”

时间:2025-07-03 09:59

四川欧王电动车业有限公司研发

四川欧王电动车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搭载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能精准识别石子、砖块等障碍物

●配合吸、扫、喷三位一体的清扫系统,地面灰尘清除率可达99%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文/图

7月1日,记者走进四川营山电摩产业园,四川欧王电动车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正上演“机械与智能”的协奏曲。激光焊接的火花精准跃动,自动喷涂线有序运转,其新能源环卫车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覆盖100余款车型。四川欧王以无人驾驶技术为核心,串联本地产业链生态,为城市清洁注入“南充智造”的动力。

智能内核驱动效率革命:100余款车型构筑技术护城河

走进四川欧王的研发实验室,实时刷新的数据屏彰显着技术投入:2021年至今,3000多万元研发经费催生了业内首个环卫车无人驾驶系统。“在粉尘、积水等高危环境中,人工清扫需多重防护,而我们的无人驾驶环卫车可直接作业。”公司负责人高海超介绍,该系统搭载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能精准识别石子、砖块等障碍物,配合吸、扫、喷三位一体的清扫系统,地面灰尘清除率可达99%。

技术优势转化为显著的作业效率:在标准化厂房测试中,一台新能源环卫车40分钟即可清扫1万平方米区域,而人工需耗时一整天。其“全天候作战”能力更具颠覆性,与传统人工作业相比智能机械效率的巨大提升,使其在国内外市场备受青睐,已收到不少意向订单。

100余款细分车型构成“战术矩阵”:针对厂区车间的紧凑型扫地机、码头防水型清扫车、机场静音型清洁设备等,均搭载定制化无人驾驶模块。在营山县经济开发区,一款搭载AI视觉算法的车型可自动识别垃圾分类桶位置并精准倾倒,全程无需人工干预。“我们的技术覆盖城市主干道到背街小巷的全场景清洁需求。”高海超表示,全场景适配能力是欧王在国内一线城市环卫车市场中抢占先机的关键。

链式发展激活本地产业生态:80%本地配套率筑牢经济底盘

在欧王总装车间的物料配送区,印有“优籁特”“德健荣昇”等字样的配件箱整齐排列。线束80%由园区内的优籁特提供,灯具90%来自营山德健荣昇电,义丰亨供应冲压件,瑞琪翔提供减震器,玮鑫科技负责仪表盘——80%的本地配套率背后,是一条以欧王为“链主”的完整产业链。

这种产业协同源于欧王落户营山电摩产业园的规划。作为总投资10亿元、占地200亩的龙头项目,欧王从投产起就与园区10余家企业建立配套合作。“配套企业在3公里范围内,物料配送时间压缩至半小时以内,比外地采购节省40%物流成本。”高海超介绍,紧密的区域协作不仅降低了运输损耗,更形成了“研发—生产—配套”的本地化生态闭环。

产业链的深度耦合还体现在技术协同层面。欧王研发中心还打算定期与配套企业开展联合技术研讨会,以降低营山本地零部件企业的平均研发周期,提升产品合格率。

目前,以欧王为核心的配套企业集群已形成“半小时物料圈”,从线束生产到整车装配,从零部件检测到成品调试,一条覆盖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正在营山加速成型,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规模化布局与绿色智造双轮驱动:从产能跃升看产业升级路径

沿着车间长廊,电动三轮摩托车生产项目标识醒目。这片占地100亩的区域内,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中,100余台(套)全自动激光切割机、焊接机器人全速运转。“项目2025年1月试生产,2月即升规,目前产值3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高海超介绍,达产后将形成年产30万台电动三轮摩托车的产能,其中特种行业三轮摩托车占比超40%,年产值预计20亿元,税收6000万元以上,解决200余人的就业问题。

规模化生产的背后是对智能制造的深度布局:焊接区6台焊接机器人组成的生产线,每小时可完成200个部件焊接,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92米长的智能烤漆线采用环保水性漆,配合废气处理系统,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较传统工艺降低80%;焊烟处理系统通过斜插式管道实现零排放,达到业内顶尖水平。

作为央视上榜品牌,欧王已形成“西南—西北—东南亚”销售网络。“国内二三线城市环卫车新能源渗透率仅12%,县城市场刚起步。”高海超分析,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未来5年新能源环卫车市场规模将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在营山产业园规划中,欧王如齿轮轴心,带动周边配套企业协同运转。从技术研发到产能释放,从本地配套到市场拓展,这家企业以新能源环卫车为支点,正撬动区域产业升级,为“南充智造”在环保装备领域的崛起写下注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