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工业:锚定目标“冲刺跑” 交出更优“成绩单”

时间:2025-09-28 09:50

建圈强链优化产业生态,创新驱动挖掘内生动力,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保障

远眺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洪源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冯方雄

三季度是定全年、搏全局的关键冲刺期。行走在南充,从机器轰鸣的现代化车间到紧张忙碌的智能生产线,一股抓生产、抢订单、促创新的热潮在城乡涌动。各工业企业正开足马力,开启“满产提速”模式,全力冲刺三季度目标。在这曲产业“奋进曲”背后,是我市坚持“产业为本、工业当家”,将提升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作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通过建圈强链、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等扎实举措,推动产能利用提升行动走深走实,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织密产业网集群效应释放产能新空间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提升产能利用效率的重要路径,建圈强链则是实现集群效应的核心手段。南充立足自身产业基础,依托8个产业链专班和县(市、区)长直管工业等机制保障,聚焦汽车汽配、机械制造、化工轻纺等主导产业,围绕龙头企业补链延链强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与协作成本,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高效衔接,为产能提升筑牢根基。

嘉陵区的汽车汽配产业正是这一路径的生动实践。作为全市汽车汽配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嘉陵区围绕龙头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精耕细作,实施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工程,成功引进培育了四川江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4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了“整车+零部件”的产业格局和辐射西南的完整产业集群。

在四川江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智能机械臂精准舞动,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赶制着车门板和仪表台总成。“这批货马上就要交付给吉利,我们是他们重要的‘铁杆配套商’。”公司副总经理张泽于指着生产线旁码放整齐的成品介绍道,话语中透着自豪与紧迫感,“当初选择落户嘉陵,就是看中了吉利这个‘链主’。现在,我们每月为吉利供应内饰件超5000套,占公司总产能的三成。”这种“门对门”的配套模式,不仅极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更关键的是提升了协同创新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使得整个产业链的产能调配更加灵活高效。

同样在产业链协同中受益的还有仪陇经开区的机械制造产业。四川大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五轴加工中心高速运转,重型机床铸件不断下线。“我们建有高精度五轴大型加工中心、树脂砂铸造生产线等,可有效降低关联企业的成本,对产业链完善发挥积极作用。”公司总经理方辉说。

数据显示,1至8月,南充汽车汽配、化工轻纺、食品医药三大支柱性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6.2%、2.2%、5.9%,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成长性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3%、27.6%,建圈强链的成效持续显现。

破解产能瓶颈智能升级激活生产新效能

技术创新是支撑工业企业产能稳步提升的核心动力。在工业生产中,设备效率、生产工艺、产品迭代速度直接决定产能利用率,而创新则是突破这些关键环节瓶颈的“金钥匙”。南充通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设备智能化改造、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扩产能、提效率的“加速器”。1至8月,全市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4.7%、12.9%、30.3%,均大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高坪区的四川品信饲料有限公司,智能化改造让传统饲料厂焕发新生。走进公司中央控制室,投料、粉碎、配料等生产流程通过电脑屏幕清晰呈现;成品仓库内,两三位工人借助传送带就能完成饲料搬运装车,昔日人声嘈杂的场景被高效有序的“智能工厂”取代。

“近期我们又投入近200万元升级设备,现在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全流程自动化,基本告别了人工作业。”公司董事长潘自力说。在仓库区域,机械手臂灵活抓取饲料并整齐堆放,叉车司机穿梭于仓库与货车之间,厂外多台运输车辆蓄势待发。“截至目前,公司已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前三季度目标任务已完成,现在正开足马力赶订单。”潘自力满怀信心地表示。

南充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也为产能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日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告的四川省第十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中,南充18家企业上榜,其中就有位于营山经开区的四川欧王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几百辆电动三轮摩托车和新能源环卫车整齐排列,4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我们于2025年初投产,现在进入产销旺季,全力冲刺三季度任务,预计今年能年产20万辆产品。”公司总经理助理薛娟介绍,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助推县域经济,还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破解发展难题要素保障筑牢产能“稳定器”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工业企业稳定生产、提升产能的重要保障。企业在扩产能过程中,常会面临资金、用地、用电、市场对接等方面的难题,而优质的政务服务、高效的要素保障能为企业扫清障碍,让企业集中精力抓生产。南充通过市级领导包联、“链长制”、闭环服务等举措,从政策推送、项目落地到要素保障全方位发力,为企业产能提升保驾护航。

要素保障的及时性与精准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在四川零零昊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加班加点赶订单的场景背后,有着结对单位西充县委办的精准支持。“在县委办、县经信科技局的推荐组织下,我们经常外出参展,上半年在广州国际陶瓷工业展上成功拿下3900万元订单。”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道。如今,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全力冲刺订单交付。

在仪陇县四川福骏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建设工地上,仪陇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外事局项目股工作人员正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项目进展。“多亏了各方支持,目前厂房建设进度完全达标,预计今年12月投产!”企业负责人对顺利投产充满信心。该局副局长刘睿介绍,他们实施了“全流程服务·加速度落地”活动,通过“前期帮办、中期破难、后期护航”的闭环服务模式,已推动多个项目快速落地、投产。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南充已形成市县联动的工作格局。34名市级领导牵头包联106户重点企业,全面推行“链长制”,每季度开展工业项目竞进拉练,形成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市县联动、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各部门、各县(市、区)挂图作战,通过“一企一策”“一题一解”精准化解企业困难,确保各项助企纾困、提升产能的政策举措末端见效。

通过建圈强链优化产业生态,依靠创新驱动挖掘内生动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保障,南充在三季度这个“黄金冲刺期”打出了一套提升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组合拳。随着工业企业产能利用提升行动的持续走深走实,南充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必将更加牢固,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的底气也将更加充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