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城市治理是一道考题,那么“潮汐+”管理则是一种“巧解”。这一解题思路,“巧”在从老百姓的“需求侧”出发,真诚倾听、实地调研,回应真实诉求;“巧”在从公共资源的“供给侧”出发,梳理资源、合理调配,最大化提升效率。而这一切,共同“绣”出了城市最生动的模样——像潮水一样能进能退,让秩序和烟火气和谐共生。
所谓“潮汐+”管理,就是根据人流、车流等实时变化的数据,灵活调整公共设施和空间资源,从而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规划“潮汐车位” 让居民错时共享停车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夜间车辆停放更是难上加难。在持续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的背景下,顺庆区积极探索创新有效推动道路资源合理利用,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及安全的情况下,设置潮汐停车位,试图缓解周边就餐、购物及老旧小区等区域的停车难题,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与居民生活质量。
最近,细心的市民发现,在大南街、红墙街、红光路东段等地,多了几处写着“准停时间11:00—14:00、18:30-8:30”字样的“潮汐车位”。
11月12日晚上8时许,顺庆区1227商圈开始热闹起来,在大南街,一排排小汽车有序停放在“潮汐车位”上,前来商圈消费的市民再也不用担心“停车难”的问题。
设置潮汐停车位,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市老旧小区、大型社区居民停车难问题。这一时段的选择充分考量了市民停车的实际需求,实现错峰资源共享。“我是附近的居民,有时候加班比较晚,小区里就没有停车位。听说这边设置了潮汐共享的车位,就到这边来看看,每天有空车位就不需要找了,很方便。”居民杨业伟对“潮汐车位”赞不绝口。
“目前,顺庆区已在正阳东路、解放街、和平西路、大南街、红墙街、红光路东段等道路规划设置了378个潮汐停车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城区道路上,进一步划设潮汐停车位。同时他提醒广大驾驶员,非允许停放时段在潮汐停车位停放,交警部门将予以处罚。
设置“潮汐市场” 涌动城市活力
11月13日清晨,顺庆区宁安巷上一串200余米的灯火,早早地唤醒了沉睡中的城市——180多个摊位整齐地摆放在路旁,新鲜的蔬菜瓜果、手工编织的日用品……琳琅满目的货品吸引着早行的市民驻足挑选。
“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每天固定来这里,收入也更加稳定了。”杨大娘的小摊最热闹,南瓜、土豆、洋葱,还有自家种植的柑橘,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挑选。一处一米见方的临时摊位,一上午就能入账50多元。杨大娘乐呵呵地说:“这是城管给我们找的地方,卖的方便,买的也方便。别看是占道经营,但基本不影响交通。”杨大娘的笑脸也照亮了摊边立着的一块牌子:潮汐市场。
“潮汐市场是城市管理部门在城市小区等区域划定的临时便民服务点,供菜农、果农及其他商贩在特定时段内出摊经营,实行定时、定点管理。商贩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摆摊售卖,时间一到则准时收摊,并清理好现场,将道路归还给市民。”顺庆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不仅为商贩提供了稳定的经营空间,更为市民带来了便利与实惠。
为增强文明经营理念,一些“潮汐市场”的摊主还自发创新管理办法,西山街道文村街“潮汐市场”就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我们统一给符合条件的商贩制定摆摊车标准和风格,坚持定点定时定人管理,与摊主签订《潮汐市场摊位管理协议》,规定经营区域和时间段,一旦发现摊贩在其他不允许摆摊设点的街道上经营,则立即收回摊位经营权。”顺庆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还会联合多部门负责整治与监管各摊主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定期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对各摊位食品安全进行检查。
宁安巷“潮汐市场”、西山街道文村街“潮汐市场”,只是顺庆区探索解决基层管理难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满足群众生活需求,顺庆区不断探索潮汐市场规律,积极谋划更多惠民利民有举措,精心选点布局,越来越多的潮汐市场应运而生。同时,该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严格市场准入、确保商家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探索通过商户自治、社区协助、第三方参与的管理模式,加大日常规范管理和细化服务力度,使城市秩序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推动形成商贩安家、群众便利、市容规范的良好局面。“堵”不如“疏”,“赶”不如“安”,设置潮汐市场就是要改“堵”为“疏”,变“赶”为“安”。目前,该区共设置便民摊区12个,潮汐市场24个,外摆商业街区12个。(市城管执法局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