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气象日暨气象研学四川行南充站启动仪式举行
气象科普研学活动现场,学生们观看空气炮实验。
南充日报讯(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治钦文/图)今年的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3月20日上午,2025年世界气象日暨气象研学四川行南充站启动仪式在顺庆区川渝柑桔种业现代农业园举行。活动以“气象研学四川行东线南充站”基地为依托,以“3·23”世界气象日为背景,通过“启动仪式+科普研学”的创新模式,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探索热情,推动气象科普与研学深度融合,为南充气象防灾减灾、“气象+”赋能高质量发展工作注入新动能。
活动中,市气象学会发布了气象研学精品课程——《穿越时空的相风鸟》,以“相风鸟”为文化内核,通过“听、看、玩、写、演、赛、做”七个方面,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气象观测的智慧、在制作中感悟传统工匠精神、在传承中学习气象防灾减灾文化。随后,为来自气象、文旅、农业等领域的7名专家颁发“南充气象科普研学智库”聘书,为科普研学课程的专业性注入权威支持。
启动仪式上,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与当地农业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气象+农业”的特色课程,此次合作将整合气象资源与教育平台,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为气象科普开辟新路径。
在主题演讲环节,市气象局正研级高工卢德全,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以“筑牢气象防线,护航韧性发展”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呼吁全社会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注气象与生态协同发展。
启动仪式后,活动现场变身“气象科技游乐园”,气象科普研学活动火热展开。气象应急指挥车、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车、三七高炮等设备吸引学生驻足;VR气象灾害模拟、空气炮实验、阻力伞挑战等互动项目让同学们直呼“过瘾”。在“气象知识问答”专区,学生们争相竞答,将气象防灾避险知识牢记心间;人影作业专家现场演示增雨火箭发射原理,揭开“呼风唤雨”的神秘面纱。
“比课本上的知识有趣多了!”来自李家镇小学的学生王锦程兴奋地说,大家通过闯关打卡,了解了各种气象仪器,知道了很多气象知识,真是太棒了。
“本次活动是‘气象研学四川行’南充站启动的首场研学实践活动,也是南充探索‘气象+科普+研学’模式的创新之举。未来,我们还将推出更多气象研学点,串联农业气象站等观测点,打造行走的气象教科书,增强青少年防灾减灾的意识,让更多‘风云’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动演绎。”市气象学会秘书长文川东说,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擦亮“气象研学四川行东线南充站”品牌,坚持“共治、共建、共享”的理念,采取“联合、整合、融合”的方式,深入挖掘用好南充市气象科普资源,以科普之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书写气象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