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日报特约评论员罗祥
品牌就是口碑、就是形象。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旅品牌,是驱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提升产业辨识度、增强市场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立足南充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文旅资源,纵深透视历史积淀、深层挖掘价值精髓、锐意开拓实践路径,提出塑造“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将帅故里·红色南充”“中国绸都·丝绸源点”“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四大文旅核心品牌,旨在通过多维度的品牌塑造,全面提升南充文旅竞争力、吸引力和美誉度。
品牌的生命力深植于历史沃土的厚重积淀,唯有根深方能叶茂。南充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春节文化、红色文化、丝绸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熠熠生辉,为塑造独具南充特色的文旅核心品牌提供了坚实基础。从落下闳编制《太初历》恒定春节,到阆中古城助力中国春节成功申遗的文脉延续;从5万余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到朱德、张澜、罗瑞卿等革命先辈的红色传奇;从1915年“醒狮牌”生丝斩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到六合丝厂“国家工业遗产”的活态传承;从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成为全国休闲体育赛事,到如今全市各类赛事的蓬勃发展,这些从历史文化、人文底蕴中走来的独特符号,既是南充城市精神内核与市民群体记忆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国际旅游城市的最大底气。
品牌的感召力来源于承载价值的时代表达,唯有应势方能成势。塑造南充文旅品牌,核心在于立足资源禀赋、着眼未来趋势,集中全力做强极核、做精内容、打响名片。要让南充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春节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全球认知度高、情感认同感强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共同历史记忆、价值追求和精神寄托。塑造推广“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古城文旅精品线路和春节文化体验地,是把南充置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前沿阵地的战略抉择,也是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具体实践。要让南充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当代旅游已从单一观光迈向深度融合,打造“将帅故里·红色南充”“中国绸都·丝绸源点”“赛事名城·垂钓天堂”等核心品牌,必须精准对接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价值需求,更好适应人间文旅、人情文旅、人性文旅的情绪价值变化,使之成为融合生态之美、文化之韵、精神之享的有效载体,努力让游客体验并分享南充文旅的万千气象。
品牌的支撑力体现于内涵底蕴的现实转化,唯有力行方能见效。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源禀赋是基础,品牌塑造是核心,产业繁荣才是目的,必须将蕴含其中的深厚底蕴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优质产品和现实场景。市委全会提出要加强阆中古城系统性保护,促进核心景区旅游功能疏解和服务迭代升级;要提升革命文化传承弘扬水平,办好朱德同志诞辰14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深化与国内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合作,打造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核心区;要实施丝绸文化探源工程,活化利用丝绸历史文化资源,壮大丝纺服装产业集群,扩大丝绸文化和产品输出,展现千年绸都独特魅力;要持续办好系列品牌赛事活动,丰富拓展群众性体育赛事,培育赛事运营、体育装备、户外用品等赛事经济,为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这些务实举措,必将打通“资源-产业-效益”转化链条,推动南充文旅核心品牌卖出好价钱、见到大效益、走出新天地。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未来阔步而去。塑造文旅核心品牌,绝非一日之功,既需要长期坚持、守正创新,也需要精心培育、加强推介。我们必须怀着对千年文脉的敬畏之心、对时代价值的深刻洞察、对发展实践的锐意求索,努力让南充文旅品牌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响彻巴蜀、传播中国、对话世界的南充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