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乡友作用 推动南充大开放大发展

时间:2018-06-12 08:38

市政协经济委经济科科长 罗锦

市委朝华书记在“果州十二问中”提出“南充对外开放怎么干”这一重要命题,引人深思。作为一个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产业,但乡友资源十分丰富的南充,如何秉承这一优势资源借船出海,是我们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现结合平时的调研和个人思考,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近年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友工作,把发挥乡友作用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了“155发展战略”快速实施,乡友已逐步成为发展南充、扩大开放合作的“助推器”,发展归雁经济的有生力量,宣传南充的“代言人”。一是乡友资源潜力巨大。长期以来,一大批南充籍乡友在外打拼创业,积累了大量资本和人脉,乡友自身发展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有200余万人在外工作和务工经商,成功人士和知名乡友超过6000人。二是乡友作用不断凸显。通过乡友牵线搭桥、穿针引线为我市招引项目360余个,招引资金650多亿元,招引人才1000余人,三环电子、鑫达材料、传化物流、利达丰服装等一批重大项目均是通过乡友成功招引落户。乡友回乡创办企业200多个,投入资金180多亿元,解决就业上万人。三是乡友乡情愈发厚重。在外乡友无论身在何方,始终心系家乡山水、心系家乡亲人、心系家乡发展,积极为家乡捐资捐物、扶贫济困,为党政解忧,为群众排难,累计捐资捐物13亿多元。

但调研发现,我市乡友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三个缺乏”:一是联系沟通缺乏桥梁。我市乡友数量大、分布广,成功和知名人士多,影响力强,但缺乏相应的机构为其搭建密切联系、沟通协调、回报家乡、奉献社会的桥梁,致使大量乡友资源松散闲置,资源整合力弱,无法形成集聚效应。乡友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应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相应联络机构,使他们创业投资更有归属感。二是作用发挥缺乏载体。乡友们普遍反映,我市乡友工作统筹力量分散,功能发挥散乱,难以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专注力,特别是乡友联谊交流缺乏活动平台,知名乡友回乡投资缺乏创业载体,乡友资源未充分利用,乡友作用的彰显缺乏力度和持久性。乡友们呼吁市上多为乡友搭建服务交流平台和创业载体。三是联络服务缺乏网络。目前我市仅依靠异地商会建立乡友联络机构10个,不仅数量少,而且覆盖范围窄、辐射力弱,而与我市同等条件下的眉山则有22个、宜宾18个,特别是成都、德阳、绵阳等地的乡友联络机构已延伸到全国各地,许多知名乡友表示愿意牵头成立相应联络服务机构,增强乡友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扩大影响、回报家乡的凝聚力。

鉴此,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构建沟通桥梁,强化内引外联。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议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乡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乡友工作规划、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二是成立服务机构。参照宝鸡、巴中、蓬安等地经验,发挥政协工作联系面广、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可在市政协设立乡友联络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日常事务工作,直接向乡友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各县(市、区)亦可参照开展联络工作。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与对外招商政策相同的优惠政策激励乡友回乡发展;率先在政协成立“新乡贤”界别;定期表扬一批对家乡贡献突出的乡友。

第二,构建活动载体,打造服务平台。为推进乡友联谊牵手、相互交流、回乡创业、回报家乡,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建议每年召开一次乡友经济社会发展大会;每年举办一次“发挥乡友作用,推动开放发展”论坛;因地制宜,按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乡友回乡创业园,依托南充总商会成立“新乡贤”馆。

第三,建立服务网络,延伸开放触角。在现有乡友联络机构基础上,不断扩大乡友联络服务机构范围,延伸对外开放触角,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陕甘宁和新疆等重点区域、重点城市建立乡友服务组织。市乡友联络服务中心要据此作出详细发展规划,制定推进方案,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争三年内实现东西南北中乡友联络全覆盖,真正将乡友服务网络建设成南充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