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江大河》有感
市委政研室 阮 丹
《大江大河》主要讲述了1978年到1992年间改革开放背景下,一群年轻人有幸赶上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腾日上的时代,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弄朝儿们在改革浪潮中劈波斩浪、不断去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展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与奋斗精神。
透过《大江大河》,让我看到了怀揣矢志不渝的逐梦之心。出身不好的宋运辉,打小就受到周围人的排挤,备受歧视。当1978年重新恢复高考,大学校门重新朝他敞开时,他勤学苦练,抓住机遇考上大学,之后深入基层,成为一名国企技术人员,在变革的浪潮中,稳扎稳打,勇于追梦,奠定了自己成功的人生基础。从山村到大学,是少年用他背千遍人民日报的执着换来了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从大学到金州化工,是他四年专业第一的好成绩得老师领导赏识;从三班倒的一线工人到普通技术员,是他对专业的精益求精,对技术的不断打磨;从金州化工到东海化工,是他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敢;从一个普通技术员到领导阶层,是他对技术的认真以及对工作的认真严谨,还有他那源源不断的学习能力。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正值青春,有志无畏。年轻人当坚定“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信条,以勇锐盖过怯懦,以进取压倒苟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将个人的梦想与时代同频共振,坚定理想信念,矢志追梦,不懈奋斗,为祖国腾飞奉献力量,书写出无悔的青春。
透过《大江大河》,让我看到了秉承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复原军人雷东宝带领全村率先推行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砖厂电线厂、组建建筑工程队,在乡村改革的浪潮中带领村民紧跟政策,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用他的话讲“什么事都要赶在前面”。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广大年轻人唯有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以蹄疾而步稳的节奏一往无前,就一定能打开革新的新境界,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透过《大江大河》,让我看到了坚韧不拔与时代共舞的创业精神。杨巡,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村青年,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雄厚的资本,但他有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他深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创业之路,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开启了一段充满艰辛与辉煌的奋斗历程。杨巡的创业精神不仅仅是对个人梦想的追求,更是对时代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奋斗姿态。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信念、有勇气、有毅力,就一定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46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用中华民族的智慧,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马克思主义道路。46年的风雨历程,46的光辉岁月,我们向世界、向自己证明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落后与封闭就要挨打,46年的奋斗,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恃强凌弱,成为和平发展的代言人,国内稳定发展、人民生活安心。
46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46年的改革开放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一条正确之路、必经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抉择。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面对着困难与挑战全新升级的无限“险峰”,每一位青年干部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受益者,接续改革开放的建设者、开创者,更当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勇攀“险峰”的浩荡之队,怀揣着46年前的勇气和底气,冲锋在前,砥砺奋进,再创辉煌。
将我之“小梦”汇入时代“大梦”。新时代属于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只是为了让生活过得好一点的小梦想,安徽小岗村的“大包干”便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轨迹;只是为了老百姓能不再忍受饥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便造福了世界人民......他们在实现当初心内“小小梦想”的时候,决不会想到今天竟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的一面面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说道:“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艰难曲折在险峰,无限风光更在险峰。青年人!让我们怀揣着无限梦想,以永攀险峰的奋斗之音,奏响新时代的澎湃华章,有道是,弄潮儿向涛立头,改革关头勇者胜。新时代,广大年轻人当劈波斩浪,激流勇进,乘着改革浪潮的风帆,继续在大江大河的浪潮中带上我们的梦想努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