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公安局政治部 冉 鸿
6月25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圆满完成人类历史首次月球背面一系列重大科研任务,以31马赫“打水漂”方式高速精准返回地球,“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土壤智能采样、月背起飞上升”三项重大技术引领全球,中国航天科技实力令全世界叹为观止,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献上一份隆重贺礼。
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航天战线同志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
每一起科学实践必然蕴含伟大哲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从一穷二白到一鸣惊人,从仰人鼻息到独立自主,从奋力追赶到冲刺领先,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无不贯穿其中,给我们以哲学启示和思想升华,可以从以下“三个把准”中管窥一斑。
一、把准“对立统一”,坚持斗智斗勇。对立统一规律表明,事物皆由对立面构成,对立面的统一和对立面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动因。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归功于遵循“对立统一”、做到“三敢”。
一是敢想。1955年,陈赓问钱学森:“中国人自己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说:“怎么不行?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这就是“一个人抵得上5个美国海军陆战师”的世界一流火箭专家的霸气回答,有力诠释了对立面的统一,必须坚定战胜矛盾和困难的信心决心。
二是敢做。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通过发射载人飞船、发射空间实验室、建造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推动实现从载人航天到空间站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凝聚了党中央统揽协作办大事和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辛奉献,有力诠释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必须铆足尽头真抓实干、壮大自己。
三是敢斗。1994年至2003年,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屡遭美西方排挤和孤立,屈辱让中国航天人逆境砥砺,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飞天圆梦,到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再到在轨空间站全面建成,一系列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有力诠释了对立面的存在,必须依靠顽强斗争争取破局和发展。
二、把准“质量互变”,坚定步履步伐。质量互变规律表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形式。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归功于遵循“质量互变”、做到“三跑”。
一是跟跑。继美苏之后,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钱学森亲自担负“581”卫星试验任务,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自主研制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有力诠释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量变积累,为布局航天大国梦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并跑。2011年9月,“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促成中国航天跻身全球载人空间站时代。2021年5月,“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中国成为第三个将探测器送达火星表面的国家。一揽子航天工程,有力诠释了事物在新质基础上的新量变,航天科技多点开花,成为我与美西方一较高下的“入场券”。
三是领跑。众所周知,长征火箭是托举我国航天发射的绝对主力,截止目前已执行近400次发射任务,成功率超96%,可靠性、安全性、入轨精度等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力诠释了量的积累是质的飞跃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折射出中国航天人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引领航天时代的气魄和壮举。
三、把准“否定之否定”,坚决突围突破。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是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对自身的肯定。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归功于遵循“否定之否定”、做到“三道”。
一是守正道。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信,强化政治担当,深化体制改革,成功研制出火箭、飞船、航空发动机、无人机遥感器、天地往返系统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世界一流水准的航天装备,有力诠释了事物发展中的肯定阶段,为我国不断突围深空探测铺平道路。
二是辟新道。“嫦娥六号”充分运用钱学森弹道和桑格尔弹道的飞行设计理念,对固定轨道飞行等传统弹道局限性进行突破与革新,产生了凌波微步“打水漂”的震撼效果,有力诠释了事物发展进入否定阶段、并以内部斗争形式进入新的肯定阶段,在否定之否定、曲折前进中完成航天技术创新驱动。
三是行大道。“嫦娥六号”带回近2公斤的月背土壤,其科研价值极其珍贵。中国不计前嫌、贯彻国际合作开放态度,将月壤样本分配给俄、法、英、日等18个国家,共享探月工程丰硕成果,有力诠释了否定之否定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展示了推动人类利益共同体、促进自我发展的中国姿态。
总收前题,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是我们分析探究中国航天成就历史经纬的“金钥匙”,是中国航天科技、航天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理论基石和哲学实践,必将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