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充市30件民生实事“出炉”

时间:2025-05-08 08:28

全市计划安排资金100.97亿元,同比增长2.33%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奎

日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2025年全市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市委“1558”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集中力量办成30件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计划安排资金超百亿实施30件民生实事

根据《方案》,今年我市实施30件民生实事,全市计划安排资金100.97亿元,同比增长2.33%。

梳理这份厚重的民生实事“清单”,处处彰显的是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抓手,把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作为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的执政情怀。

优化儿童关爱服务,守护儿童健康成长:为全市2.29万名新生儿提供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为1.65万名新生儿再提供听力障碍免费筛查;利用公办幼儿园相对富余资源改扩建一批托班,新增托位680个……

拓展养老服务内涵,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开展“健康敲门行动”,上门服务2.1万余名居家失能老年人;为7.63万名65岁及以上城乡独居老人免费安装联网型独立感烟火灾报警器……

赋能城市品质提升,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93个,既有住宅增设或更新电梯735部,惠及1.1万余户居民;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7000套(间)……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改善交通出行体验:支持1428个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建设幸福美丽乡村路76.5公里;优化主城区老旧小区、商圈、医院、体育场等区域周边停车位资源,增设固定停车泊位和潮汐停车泊位3600个……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推动医疗资源共享:实施中医药惠民工程,建设3个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4个县级中医治未病中心;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市常住居民免费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其它民生实事包括,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以上;为家庭经济困难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分别提供生活补助、发放国家助学金,惠及11.8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改善边远地区和乡村等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逐步惠及全市49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10万余名普通高中学生;持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完成8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支持3397户农户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惠及1.1万余人;实施“菜篮子”工程,守住“米袋子”,稳定保障供应……

既注重普惠性民生又兼顾困难弱势群体需求

今年南充实施30件民生实事,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遵循“群众有期盼、政策有支持、财力可承受、当年能见效”原则,经过广泛收集、向上争取、反复论证、意见征求等程序后最终确定。

这些民生实事项目是如何选定的?背后又有哪些考量?

市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方案》确定过程中,严格按照“全面承接省级项目、精心谋划市选项目、打捆实施编制方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甄别筛选,推动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我市谋划的市选民生实事15件,主要来自“四个一批”,即对近几年的民生实事项目评估保留一批、发动市县两级收集推荐一批、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一批,以及结合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12345热线办理情况梳理谋划一批。这些项目既有群众关切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10个新增项目,也有延续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等5个既有成熟项目。

“一项项具体又实实在在的利民举措,目的是让老百姓的‘幸福’看得见、感得到、摸得着。”市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总体来看,《方案》聚焦普惠性强、关注度高、群众受益明显的民生实事,既注重惠及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事项,又兼顾“一老一小”、困难弱势群体等的民生需求。

压实责任确保交出合格民生答卷

民生无小事,事事关民心。

一份民生实事清单,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随着《方案》的下发,民生实事项目加快推进,连日来,在全市各地,一幅幅民生愿景正逐步变为幸福实景,温暖着每一位老百姓的心田。

切实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加大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建好“项目台账”“资金台账”,把牢项目进度关、质量关,确保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市级责任单位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加大调度频次,强化业务指导,协同推进各项民生实事。各地各部门要严格对照目标任务、资金安排和进度安排,定期盘点项目进展情况,集中力量攻坚,确保年底交出合格的民生答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