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衡的21堂作文课》有感
市委政研室 王盛初
大抵是在一次次文稿起草中,原本不太显露的短板(胸中笔墨匮乏、方法技巧欠缺)被日益放大并充分关注,又恰逢“好书伴我行”读书月活动,拿一本写作工具书吸收吸收、把自己写作基础再夯实夯实的想法油然而生。读书的方向确定了,接下来就是读什么书呢?正当犯愁之际,对面办公桌上的《梁衡的21堂作文课》映入眼帘,心中暗自感叹——这还真是瞌睡遇到枕头!
翻开目录,此书分自序和二十一讲。
在序言中,梁衡老师说,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并用“老牛吃草”来生动形容背书积累的重要性,强调如果没有积累,所谓的深浅、风格都是妄言。这一点特别适合我们文秘人员,有很多人说不会写文稿,或许就是因为胸无点墨,才会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平时就应该养成积累背诵的习惯。
在二十一讲中,梁衡老师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为读者阐述了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为什么好文章大家都爱看?好文章又该怎样写?由于文章篇幅有限,笔者摘要从自己感兴趣的几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好文章的“二为方针”
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中国历史上,专业作家的作品情多文美,而思想略逊;而兼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文人,作品比较理性,在美和情上面稍欠。我们追求的是把以上两类作家的优点加起来,思想和审美并重。在历史上,我们找到一条脉络,就是像司马迁、唐宋八大家、梁启超,直到毛泽东这样的一个文章脉络,我们可以读到既有思想,又有美感的好文章。
为思想而写。好文章要高屋建瓴。文章有三大敌人,平、浅、旧。立意要高,指的是,选材要大,站位要高,要有针对性。当然,谈到选材要大,梁衡更多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我们学生写作,大可从身边小事入手,尽量找一个高的立意,或者新的视角,也能超凡脱俗。
为美感而写。文章的美,首先是真实,第二是要有浪漫的发挥,留给人想象的空间,第三要讲出美的道理。总之,就是读后留下意境,是你读完文章,掩卷闭目,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梁衡将文章的美归纳为三个层次上:形境、情境和理境。文章写好了,能给读者创造一个美好的境地、境界、意境,如入仙境。第一层是形境,客观形象的美,是靠形象来说话的;第二层是情境,抒情的美。第三层是理境,哲理的美。
二、好文章的“三层之美”
好文章要富有画面质感。要把眼前所见的各种场景、事件通过描写和叙述转换成一种美感,让你如同看电影一样,清晰可见。描写有两个重点,一是发现,二是表现;叙述也有两个重点,一是结构,二是节奏。这里也有三个角度,一是读者角度,二是空间角度,三是时间角度。
好文章要表现丰富情感。要把作者的各种情绪通过文字转换成一种美感,用你心里的火种点燃别人心里的火把,设法引起读者与作者的共鸣,催人泪下,让人心潮澎湃。抒情之美,情要真实,情要饱满,情要得体,也要有个性。
好文章要体现智慧力量。一篇好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满思想的汁液。描述美的效果是感官刺激,抒情美的效果是心理刺激,情感上的享受;而哲理美的效果是思想上的冲动和共鸣。哲理美和前面两个美有什么不同呢?一是深层之美,就是讲到了要害;二是久远之美,三是简洁之美。三层美要综合运用,才能虚实结合。形境是基础,情境是虚的,不能用眼睛看到,只能用心体验。而哲理之美,需要在前两层的基础上导出。归纳一下:实则虚说,虚则实说,变化有方,虚实结合。三个层次的美综合使用,文章才有纵深,才有容量,像山峦起伏。
三、好文章的“四个要素”
关于文章题材。题材就是文章的材料,就像我们盖房需要建材,做饭需要选食材一样,材料的好坏决定产品的好坏。对此,梁衡老师提出三个原则:第一,尽量选大的题材、大的事件、大的人物、大的场景。第二,尽量选新的题材,新人、新事、新景。第三,尽量选择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题材。
关于文章风格。文如其人,风格迥异。从题材出发,我们能决定一篇文章的风格;从思想出发,文章也会有不同的风格。文章风格同样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风格就是人格,绝非单靠技术解决,它是综合的修养。第二,在写作初期不要固定自己的风格,应该多读好文章,背诵经典好文,从中找准自己的喜好,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自己的风格。第三,在风格的塑造中要有高起点,给自己目标定高一些,才会让自己胸襟开阔、看到大格局。
关于文章标题。梁衡老师认为,学习拟标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写,直接说出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又可分为浅说和深说。二类是曲写,一种是半曲,只写出文章的主要特征,制造想象氛围;一种是全曲,就是标题上看不出作者要说什么,故意造成悬念和错觉。
关于文章语言。语言是文章的衣裳,人靠衣裳马靠鞍,文章漂亮靠语言。一件好的衣裳由面料和裁缝的手艺构成,而词汇和句子就是文章的“面料”。文章语言有三个标准:
准确、鲜明、生动,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而如何提升,唯有多读多积累,才能掌握文章语言的艺术,写出好文章。
四、好文章的“五种调料”
哲学讲五行,做饭要五味,文章也有五诀:形、事、情、理、典。“形”字诀的法是“诉诸形象,如临其境,静物刻画,入木三分”。“事”字诀就是直接说事,叙述一个事件,对象是“人”和“事”。它的要求是动中有序,追求情节、节奏和悬念,这样读者才会有兴趣读下去。“情”字诀告诉人们作者内心的情感,只有带着感情去写,哪怕是无声的东西,也能够山石有韵,草木有情。关于“理”字,“文不见理,有气无力,理字立骨,精神楚楚。”什么是“典”,就是典故、典型、经典。前四诀,可以通篇只用其一,唯独“典”不可以。它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出现,且一篇中不可用得太多。以上五诀,宜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