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西游记》的八条职场感悟

时间:2024-08-30 14:50

市委政研室  马   

中学初读《西游记》原著,当时纯属看热闹。近期陪小孩再读《西游记》,边读边解释过程中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在将这些不成熟的感悟进行分享。

一、悟性可遇不可求

读悟空学艺一节,须菩提祖师用戒尺在孙悟空头上轻敲了三下,孙悟空心领神会这是祖师叫他三更时分从后门进去,给他开小灶学习。如果是别人在我头顶敲三下,我完全领会不到其中深意。也许生活中工作中机缘常有,但因为悟性低,会错过许多机会而不自知。

二、珍惜领导的严格要求

悟空跟着太白金星第一次见玉皇大帝,不知道参拜,玉帝问哪个是妖仙,他答“老孙便是”。这时大臣都想,这个野猴,不参见还这么无礼,却该死了。谁知道玉帝因悟空无知,恕了他的罪。从众大臣的想法可知,玉帝平时是很严厉的,犯了错惩罚很重。如沙僧不过是打碎琉璃盏,不仅打了八百,贬下界,还要每隔七天用飞剑穿胸胁百余下。

但玉帝却这次对孙悟空这么宽大,原因就在于孙悟空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小官(当然这时候还没当,要几分钟后才是弼马温)。工作中也是,领导是不会对无关紧要的发怒,只会对直接领导的、重视的人严格要求。

三、能力永远是第一位

孙悟空做了弼马温,原文写到“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尪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可见孙悟空不仅踏实肯干,而且能力很强。后面大闹天宫,整个天庭都拿他没办法,说明专业能力强。正是因为各项素质过硬,才被选中护送唐僧一路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多数都是孙悟空在降妖除魔、出谋划策、寻找外援,可以说,没有孙悟空,取经西行之路寸步难行,更别说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工作中也是,只有素质过硬,岗位离不开你才能终成“正果”

四、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更有利稳定

天庭因为神仙都不死,因而职位极为固定,空缺职位很少(只有像天蓬元帅、卷帘大将那样犯了错被贬后才有空缺职位)。当孙悟空这种有能力的人出现的时候,天庭由于没有空缺岗位,只能让他当“弼马温”或者看管蟠桃园。能力强的人得不到职位,自然就会反对天庭,即使没有孙悟空,也会有李悟空、张悟空、王悟空,这就为天庭埋下了定时炸弹。所以,天庭应该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任用机制,让有能力的人得到提升,让能力不足的人自动下台,这样表面上看似不稳定了,实际上换来了更大的稳定。工作中也是如此。

五、会干更要会说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原著中篇幅并不长,而且没有“白骨精”一说,只有“尸魔”和“白骨夫人”两个称呼。那么为啥这个故事这么有名呢?就是虽然孙悟空“三打”全面展示了超强能力,但是由于猪八戒的挑拨离间、孙悟空的难以自证,导致自己不仅干了活不被承认,还被冤枉滥杀无辜。这种委屈和憋屈,很多职场中人能力虽强,但由于表达的问题得不到认可,对这段内容深有共鸣。可见,工作中,不仅要会干,更要会说。

六、受委屈很正常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一节,孙悟空变化成小妖去请妖怪的母亲,走到门口,突然哭起来。为啥哭呢?当然不是怕妖怪,而是变化成小妖进去,要给妖怪磕头,想起自己只拜过如来、观音、唐僧三个人,见到玉皇大帝都不拜,现在为了西天取经、降妖除魔,居然要给一个妖怪磕头,所以委屈地哭了。可见,齐天大圣也有委屈,何况我辈常人,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受委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七、忠诚是稀缺品质

取经路上,孙悟空和猪八戒经常因为各种原因与唐僧产生矛盾,但沙僧从未和唐僧有过争执,并且一直绝对信任唐僧,拥护唐僧的决定。唐僧刚出女儿国,就被蝎子精捉去,逼着成亲,孙悟空和猪八戒都担心唐僧被妖怪迷惑,只有沙和尚说“我师父是个真僧,决不以色空乱性”。沙僧虽然没有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人脉广泛,但是团队唐僧的忠诚和信服是第一的,而且一直都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再难也没有像猪八戒一样闹散伙。工作中,也应该学会沙僧的忠诚,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职责使命。

八、敌人有时并不是真敌人

孙悟空和二郎神总共见了2次。第一次是天兵天将都拿不住孙悟空的时候,二郎神擒了孙悟空并火烧花果山,二人身份绝对对立,可谓敌人。可第二次见面,就是书中九头虫一节,孙悟空请二郎神帮忙降妖,二郎神一口答应。降妖之前,他们几个人先开了一个party,书中写道“众兄弟在星月光前,幕天席地,举杯叙旧”“正是寂寞更长,欢娱夜短。早不觉东方发白”,之后合力打败九头虫。降妖之前喝酒狂欢,这完全是超级好朋友才会做的事情。这时候,两人已经从敌人转为朋友了。

敌人的时候,二郎神捉孙悟空,是职责所在;朋友的时候,是两人的惺惺相惜,毕竟二人大战三百回合都不分胜负。工作中,同事之间可能有分歧,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敌人,只能说明大家立场不同观念不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