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书香之约 共话文学创作
南充作家读书会活动现场。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虹文/图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风漫卷书香来。4月20日,在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南充市作家协会在字里作家书房举办了“书香天府文润南充”世界读书日南充作家读书会活动。特邀嘉宾、作协会员、读者代表、西华师大和南充高中学生代表等20余人参加活动,大家共赴阅读盛宴,推荐喜欢的书籍、分享创作计划,共话新时代文学创作。
A分享心得感受阅读力量
当天,市作协字里作家书房内气氛热烈,畅所欲言。
“书香天府,文润南充,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在市作协副主席邹安音的主持下,《南充文学》主编杨茂生向大家推荐了大型文学季刊《南充文学》,《南充文学》以本土特色、创新精神、多元风格和可读性吸引着无数的文学爱好者,里面收录的小说、诗歌、随笔、散文等,直指人心的文字透视着生活的深度。尤其是本刊开设的“青苹果园”栏目,诚挚欢迎广大青少年作者踊跃投稿,用文字记录青春,在这里绽放属于自己的文学光芒。
特邀嘉宾、市作协名誉主席李盛文结合亲身经历,畅谈了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滋养精神的深刻体会。“回顾过往人生几十年,最欢乐的时光就是读书的时光,最幸福的事就是读书。过去写了很多文章,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李盛文鼓励年轻人要多阅读励志类的书籍,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正气,也要勤写勤练,创作一些赞美新时代、讴歌劳动美、弘扬正能量的文章。
“春天是大自然最美丽的季节,万物复苏,我们可以听到很多美妙的声音,鸟儿歌唱、蜜蜂采蜜、溪水潺潺等,但我认为最动听的还是读书的声音。”市作协副主席杨贵飏说,一个真正的读者,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能通过阅读,体验无数种人生。他特别推荐了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余华的小说《活着》。他说,“阅读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只要保持持续性,不断学习与思考,就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在当天的阅读分享环节,作家们的精彩发言不时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西华师范大学及南充高中顺庆校区文学社的老师和同学们也踊跃发言,与作家们展开互动,掀起了一波激情澎湃的文学浪潮。他们表示,阅读的好处不言而喻,“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说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就是一篇好文章,有缘读到,也可能受益终生。
B制定计划开辟文学阵地
随后,作家们分享了今年的创作计划。
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市作协副主席杨胜应目前已完成诗集《你转身后,雪越下越大》的创作,139首诗歌写尽了爱情的美好与深沉;完成了散文集《亲爱的土地》的创作,展现了渝东南地区,相映成趣的山水、浓郁的民族风情。“我准备创作一部反映1940年西充县八百壮士出川抗日故事的长篇小说,书名暂定为《野战营》,展示八百壮士不畏牺牲、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杨胜应说,在当代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时代价值不可低估。
“看书,世界就在眼前,不看书,眼前就是世界。”市作协税务分会主席谭廷勇说,今年,他将紧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关注点,着力探索书写优秀的诗歌文本等。
……
“今天聆听了各位作家的发言,感觉这是一场特别的文学之旅。文字的魅力是无限的,它将一切介质串联,是万事万物与万情万理的缩影,让言与思觉醒,让爱与美永恒。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匮乏,因此对文学更加神往,我会一直读下去、写下去。”南高学生敬文博说。
“在我的写诗生涯中,有两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一句是现当代著名作家萧军给我写的,‘以诗歌为武器,为人民服务’,一句是《星星》诗刊编辑部原主任蓝疆给我说的,‘黄帝百岁,诗人千年’,对我的触动很大,也是我这几十年来坚持诗歌写作的动力。”市作协主席瘦西鸿呼吁南充作家要把握时代机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通过书写南充故事来成就文化事业,实现艺术价值,在文学的广阔天地间开辟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阵地。
■相关新闻
“长卿读书会” 玉环书院书声琅
本报讯(费尚全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虹)书院书声起,读书正当时。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4月20日上午,“长卿读书会”在蓬安县相如故城玉环书院举行。本次读书会特邀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徐希平主讲,蓬安县50余名读书爱好者参加活动。
徐希平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司马相如作品《难蜀父老》的时代背景,逐字逐句讲解了文字的意思以及文字背后的历史渊源,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听众阵阵掌声。随后,徐希平与参与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作品诵读环节,徐希平带领大家诵读了《难蜀父老》部分段落,琅琅书声在玉环书院上空响起,文脉在这里生生不息。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这次读书会让大家了解了赋圣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学习了司马相如雄辩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体悟到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
据悉,本次读书会由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承办,是蓬安县“赋圣故里·书香蓬安”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内容之一,旨在赓续司马相如开创的“好读书”的优良文化传统,推动参与人员掌握司马相如作品内容,汲取其思想精髓和有益文化养分,在赋圣故里进一步营造创作阅读文化经典的浓厚氛围。
南充籍作家陈新散文集《大地的风骨》出版
《大地的风骨》封面。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晓江)4月17日,记者获悉,南充籍作家陈新再推力作,其创作的散文集《大地的风骨》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大地的风骨》是一部行走的散文集,不仅是足迹的行走,也是心灵的行走。作者以其独特的行走姿态,带领读者在字里行间触摸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脉动。陈新告诉记者,这是一部需要用心灵去丈量的作品,文字可读、文调纯粹、意韵婉转,能令知文者以共情,于闲读中享宁静。
《大地的风骨》全书共20万字,收录了陈新多年来精心创作的20多篇散文,如《凝华仙境的春天》《大瓦山情歌》等,这些文章多发于名刊大刊,被选载或选入权威年度散文集。陈新介绍,《大地的风骨》不仅是一部实录环境、欣赏风景、书写情感、感悟人生、荡涤尘浊的散文集,也是一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散文集。
翻开这本书,可以看到陈新书写家乡南充的多篇文章,如《阆苑仙境》《爱怨大通》《花事桃源》等。他在《阆苑仙境》这篇文章中用诗一样的语言写阆中的丝绸、阆中的夜景、阆中的民歌、阆中的文化,他感叹:“做阆中人真幸福!阆中不仅幸福着阆中,也幸福着全国,甚至海内外。”
陈新是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在我国科技领域之“嫦娥”探月工程、“蛟龙”探海工程、国产大飞机C919研制方面,均书写有全国首部长篇报告文学。先后出版《镜像》《嫦娥揽月》《蛟龙逐梦》《云上光辉》《月上》《绵延的光芒》《城市春晖》等作品,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