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行王道 做文学门道 做官走正道——品读《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的人生笔记》有感

时间:2025-07-09 09:53

南充市统计局  何知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交流的书是《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的人生笔记》。陈行甲以人生笔记为载体,不疾不徐,不矜不盈,娓娓道来,讲述了自己成长、求学、从政和投身公益的经历,其中蕴含的做人、做文、做官的道理值得我们认真品读。

其书蕴含着做人的王道,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年人读一读。作者在书中没有疯狂地输出自己的政绩,而是遵从内心的感受,诚实地记录生命的体验。读完这本书,对于做人之道有了更加深切地体会。一是永葆仁爱之心。作者以惟妙惟肖的文笔叙述着对母亲的眷恋之爱,以温情浪漫的文字述说着对妻子的深情之爱,以贴近生活的语言展现着对公益的善良之爱,“做一个有爱的人,我感觉活得很幸福”。二是永葆本我之心。“把人生长河看远,把个人名利看淡,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作者获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殊荣后,综合考虑当时处境和个人理想,毅然决定急流勇退、辞官从善,敢于做内心的自己。三是永葆敬畏之心。“要做到心中有戒,先必须心中有止。止是上限,戒是底线,没上限的人往往没底线。”作者正是因为对权利的敬畏、对法纪的敬畏、对人民的敬畏,才“对仕途前景心中有止”,才实现人生上半场靓丽呈现、下半场华丽转身。

其书蕴含着做文的门道,值得我们每一个材料人学一学。翻开这本书,深深感到书中文韵厚重、文气顺畅、文风质朴。从我们写材料、做文章的角度来讲,有三个方面值得学习。一是勤于积累。作者的写作功底不是一蹴而就,他自言酷爱文学、喜欢读书,中学时代就多次获得作文比赛一等奖,那时就梦想成为一个作家。正是因为他在校内校外始终坚持饱读诗书、博览群书,坚持写了多年日记,在基层为官坚持自己写讲话稿,才积淀了丰厚的文学底蕴、筑就了坚实的文字功底。二是乐于写作。作者在参加工作初期也干过写材料的行当,“曾经有一个材料五六千字,在3天的时间里,白天和黑夜加在一起写了6遍。”材料定稿的时候,单位同事对他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写材料的人,稿子被领导否定了五次还是笑着接过来再写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言,真正的写作,不会是一种业余爱好,而是一种召唤。三是勇于求实。“写作不是一个异己的东西,而是对自己生命体验诚实的记录和思考。”正是秉持着这样一个信条,坚持实事求是,勇于讲真话、讲实话、讲质朴的话,作者的文字才既显生动、又有生气,这本书才能一度热销,出版仅仅一个月就再版重印。

其书蕴含着做官的正道,值得我们每一个公仆人品一品。作者对其在基层为官、尤其是在任巴东县委书记的经历讲述,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从其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的从政为官至少有三种品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是有魄力。作者到巴东赴任之后,面对所谓“民刁官滑”“偏远贫困”“士气低迷”等境况,迎难而上、破难前行,疏堵结合解怨气、除戾气,淳化社会生态;旗帜鲜明刹歪风、树新风,扭转政治生态;精准扶贫办实事、做好事,改善群众生活。他笃定决心励精图治的意志品质,深深感动了巴东人民,也深深感染着众多读者。二是有情怀。“回到人民群众中间去,最重要的是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者这样说、也这样做,主动直面信访群众,以上率下结穷亲,修路通网联民心,通过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相信陈行甲”成为了巴东上下的普遍共识。他“不负苍生、不负本心”的为民情怀,彰显了人民公仆的崇高风范。三是有底线。作者“在巴东和腐败分子做斗争”的经历最是惊心动魄,从公开讲话表明抵制春节送礼“潜规则”的态度,到县纪委全会讲话“正面跟腐败分子团伙亮剑”,再到亲自签字双规或抓捕的官员和不法商人87人,正如省委巡视组组长对他的评价,“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在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评选中,没有查到一封他的举报信,正是因为他守住了底线,才最终得以“出线”。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倍加珍惜本次品文读书的宝贵收获,真诚推荐大家阅读陈行甲的人生笔记,领略文以载道、书以致知的风采,升华以文辅政、以文鼎新的境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