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南充市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看如何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中共蓬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 唐弘平
工作要点是对未来一个时期工作的简明扼要安排,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预见性、可行性和约束性。近日,我在认真学习《2014年南充市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后,感觉既增强了自己干工作的方向感,又提高了个人抓落实的针对性,还从责任、基础、重点等方面对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再认识、再领会。
明确责任,就是要深刻领会“党建工作再困难,书记真抓就不难”的朴素道理。强化组织领导永远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有力保证。“说一千,道一万,书记重视是关键”。《要点》中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机关党组织负责人述职制度”,明确“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定期向上级机关党组织进行党建工作专题述职”,并将“适时组织部分机关党委书记集中进行述职”。建立并完善党建述职制度,就是通过述职方式,进一步强化书记的责任,抓住机关党建的关键和根本,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一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老办法来解决机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这一措施虽然是老办法,但的确是最管用、最有用的办法。近两年来,蓬安县在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中,响亮喊出了“书记抓党建是天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出了问题是渎职”,并借助“党建述职”这一抓手,先后两次开展集中述职活动,既让先进单位交流经验,也让落后典型登台亮相,并坚持一手抓失职追究,一手抓履职激励,既问责到底,又论功行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就机关党建而言,更应该抓住单位“一把手”这个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工作落地率,把机关党建工作抓得更实更好。
夯实基础,就是要充分理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内在含义。这句话本身是从宏观上强调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更需要强调一些基础工作的落实和基本制度的坚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前,蓬安县委组织部、蓬安县直机关工委就自身存在的问题以问卷调查、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在基层党建工作方面,反映最多的是,载体多,活动多,务虚的多,落实的少;浮在上面的多,沉入下面的少。认真回顾,仔细查找,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确还存在有搞“花架子”、建“空中楼阁”的情况。“也许我们走得太远,却忘了出发的地方”。“正本还得清源,返朴才能归真”。蓬安县在谋划2014年工作时,就着重从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规范党员发展流程等方面下功夫,并将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村“三职干部”、党龄在50年以上农村老党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问题,县财政还将投入400余万元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要夯实底部基础,让“党建出生产力”显得更为直接和有效。《要点》中也有很多最能体现“打基础、利长远”的举措,比如,提出了“强化发展党员的源头监督,严格控制不合格对象进入党组织队伍,探索不合格党员的认定处置办法”等,要求要结合实际开展机关优秀党课观摩评比、机关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活动。这些着眼于根本的做法,就一定能彰显机关党建“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地把党员、干部、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更好地发挥出去,通过做好“人”的工作达到做好“事”的目的。
突出重点,就是要真正坚持“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的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拿破仑也曾说过:“战争的艺术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最大优势兵力”。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按要求要“走在前、做表率”的机关党的建设,事情多,任务重,压力大,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牵牛先牵牛鼻子”、“打蛇打在七寸处”,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内容。机关党建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升能力,二是转变作风。《要点》中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罗列和细化了很多举措,使我们更能明确任务,更能“有的放矢”。在提升能力方面,《要点》中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且还提出了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开设“手机党校”、“网络党校”,继续开展“读书活动”等措施,让我们在提升机关党员自身素质上有了具体的抓手。在转变作风方面,《要点》中提出了要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完善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继续开展“走基层”、“双报到”等活动,并创新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活动,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就一定能改进我们机关党员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我们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抓好这些重点工作,才能有效带动全盘工作、有力推动全年工作。